湖南法治报讯(通讯员 施涛明)2025年4月15日13时许,家住花垣县的周先生(化名)在上班期间,通过某网络平台浏览学车广告后,添加了一位名为“小刘”的微信好友。不久,一位自称“蓝翔驾校刘某伟”的教练主动与周先生发起语音通话,询问其是否有考取驾照的需求。
得知周先生有意考驾照后,该教练谎称自己位于吉林长春,声称“驾照考取成功后可协助迁回花垣当地”,还抛出“先拿证后付款”的诱饵,周先生随即表示同意。随后,周先生提出查看驾校营业执照及教练身份信息,对方迅速发来伪造的相关证件“自证清白”,进一步获取信任后,将周先生拉进一个微信群。
群内,“刘某伟”又邀请一名网名为“风中凌乱”的人入群,此人自称“车管所工作人员”,并要求周先生在应用商店下载“驾考某典”APP,声称需在APP内完成“打卡考试时长”。周先生用另一部手机下载APP后,按对方要求发送了自己的身份证照片和电话号码。紧接着,“车管所工作人员”发起视频通话,以“指导操作”为由,要求周先生将摄像头对准下载APP的手机。在此过程中,周先生发现该手机突然黑屏,屏幕仅显示“打卡学时分”的字样,他并未察觉异常。
不久后,“车管所工作人员”又称“需进行驾照科目考试的人脸识别认证”,周先生配合完成多次认证后,突然发现自己微信账户被扣费2998元。面对周先生的质疑,对方编造“正在帮你走流水,后续会全额退还”的谎言搪塞。周先生未进一步核实,继续配合视频通话,直至对方突然挂断通话。当他再次尝试联系时,发现“刘某伟”和“风中凌乱”已将自己拉黑,同时察觉银行卡余额异常。
周先生立即报警,经核查,其微信余额及银行卡内资金共被分5笔转走,总计19996元。
作案手法拆解
虚加了名为“假引流:利用某平台、公众号发布“学车广告”,精准锁定有驾考需求的群众,降低警惕性。
话术诱骗:以“异地驾照可迁回”“先拿证后付款”为诱饵,抓住群众“图方便、贪便宜”的心理。
伪造信任:主动提供虚假的驾校营业执照、教练身份信息,打消受害人对“真实性”的顾虑。
角色配合:一人扮“驾校教练”、一人扮“车管所工作人员”,通过“分工演戏”增强骗局可信度。
远程操控:以“指导打卡”“人脸识别”为由,要求受害人共享手机画面,实则暗中操作扣款。
谎言掩盖:发现扣款后,用“走流水退款”拖延时间,得手后立即拉黑受害人,切断联系。
反诈警示
警惕“低价/便利”陷阱:正规驾考不存在“先拿证后付款”“异地考照轻松迁回”的操作,遇到此类话术直接判定为骗局。
核实信息需“官方渠道”:如需报考驾校,务必通过当地车管所官网、正规驾校线下门店核实资质,切勿轻信网络广告中的陌生账号。
拒绝“远程共享屏幕/操控”:任何公职人员(如车管所、银行工作人员)不会要求群众共享手机画面或远程操控设备,此类要求均为诈骗。
扣款必警惕,止损要及时:一旦发现账户异常扣款,无论对方如何解释,立即终止操作、保留证据(聊天记录、转账凭证),第一时间报警。
责编:李颖
一审:王薇
二审:伏志勇
三审:万朝晖
来源:湖南法治报